杨振宁一年用了中国纳税人多少钱?
子虚乌有的“清华学子”
一些非主流媒体经常炒作一篇“据称”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作的文章,即所谓的《清华学子怒批杨振宁》。
1,这篇文章说:“作者自称代表清华学子,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经过查询,贺延光并非清华毕业,资料显示,他文革前为北京第92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赴东北兵团插队,1973年困退回京,在崇文区化学纤维厂当工人,后为革委会副主任。最后到《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至今。
2,没有任何材料证明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贺延光。而他的一些媒体的同事表示贺延光不太可能写这类文章。
3,即使是贺延光所作,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存在“有清华学子怒批”,哪些清华学子?是男是女?姓名?年级?院校?文章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具体的“清华学子”露面。所以,这篇文章是不是代表“清华学子”的“心声”就要大打问号。
4,笔者多次给一些清华物理系的学生打电话,他们都表示非常愤慨:杨老先生90岁还在带学生,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太无耻!
杨振宁教授
杨振宁的“别墅”和“待遇”的真相
在这篇文章里面,这样描述:
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贺延光对杨振宁的评价:
在中国住中国纳税人付出的1000多万人民币的带电梯的二层别墅,在美国他的房子也只有100万美元(600多万人民币)。
每年中国纳税人还要为他的高级消费付出几百万人民币。游山玩水,到处宣扬他的不伦恋。
1,贺延光有没有写过这篇文章尚不得知。
2,杨振宁在清华是有一座“大师公寓”。
(1),据《北京青年报》2002年6月19日报道:
“没有飞檐挑壁,没有豪华的外墙面装饰,一水儿乳白色的石灰外墙面,一米多高的矮围墙,外面看上去,三栋别墅小楼出人意料地朴素大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说:像杨振宁先生这样的世界级大师,一年中有不少时间是在清华度过,给他们建一个舒适的家,值!何况,这些别墅比想像中要简单和朴素得多呢!
(2),据人民网2007年1月19日文章《门在哪个方向? 杨振宁人生途中的意外》:在杨振宁2003年底搬到北京清华大学长住以前,清华大学早已盖好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杨振宁安排到清华工作的林家翘,另外一幢后来给了杨振宁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请回清华的杰出电脑数学专家姚期智。清华大学的这三幢两层住宅,是有点美国新住宅风格的两层小楼,就以目前大陆城市的一般水准,也算不上豪华。
(3),据深圳新闻网2016年3月31日文章《再说杨振宁先生》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翁帆结婚以后,将夫妇二人的存款捐赠给清华近200万美元。翁帆和杨振宁并没用去追求豪华生活,他们的家,装修普通,陈设简单,与一般平民无异。
至于有没有电梯,不知道。从外景看,房子并不高大,是不是有必要安装电梯呢?存疑。
3,据调查,清华大学当年并没有把房屋产权给杨振宁,所以,价值“1000万”还是“1000元”与杨振宁有关系吗?现在北京三环一个平方的房价是接近十万元人民币,就算清华真的给他“1000万人民币”的房子,那算多吗?一个顶级教授在美国要几十万美金的年薪,清华给杨振宁是100万人民币的“友情价”,还不抵杨振宁在美国的三分之一,就算这样,杨振宁还把这100万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学校,分文不取。杨振宁会在乎一套房子吗?
4,杨振宁是2003年到清华长居的,那一年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不是1:6吧?怎么知道“在美国他的房子也只有100万美元(600多万人民币)”的?杨振宁在美国确实有一套价值100万美金的房子,为什么知道价值100万美金呢?因为这套房子被杨振宁卖掉了,换成100万美金捐献给了清华大学(聂华桐院士语),“价值100万美金的房子”的典故或许就是这样来的,但折合人民币不是600万人民币。
5,如何肯定“中国纳税人给他一年几百万人民币”呢?有证据吗?如果作者是贺延光,他只是一个记者,怎么可能知道这个具体数字?
如果作者不是贺延光,那么无名无姓、来历不明的作者的话,我们为什么要信他呢?
据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葛墨林院士回忆:杨振宁到南开多次开会,当时大陆学者5元伙食补助标准,外宾40元,杨振宁坚持平等,一样吃5元伙食补助。
请问,一个吃5元伙食补助的老人,是怎么一年花1000多万的?
杨振宁还把清华给他的100万人民币年薪捐献给学校,用于引进人才,加上历年捐献,累计捐献超过600万美金(注,1997年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捐献100万美金,2004年以后再捐献接近200万美金,加上在清华的20年工资)。
一个捐款捐物、生活朴素的老人,他一年需要多少钱?
6,杨振宁游山玩水吗?为了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高龄的杨老先生不辞辛劳,往返奔波,访问过国内几十所大学,应聘担任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他还在我国许多高校主持并且直接参与建立研究机构。比如,1986年他不仅应聘为南开大学的名誉教授,同时应陈省身之邀,负责建立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并担任该所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对这个研究室的建立与发展,杨振宁从组织工作、专家构成、基本规划到学术活动、研究方向、具体课题,他都亲自过问,倾注了大量心血。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杨振宁到处学术演讲、参加科研活动,所有报酬分文不取。请问,这个是游山玩水吗?
7,老夫少妻就是不伦?那孔子的父亲、歌德、毛泽东、孙中山、鲁迅、胡适、叶剑英、李宗仁、张大千、甘地、卓别林、李敖这些同样老夫少妻的伟人、猛人呢?人前拉个手就是宣传了?莫非娶个妻子还要藏在家中?
原文又说:
“杨振宁对美国的贡献远远大于中国。这位美籍人,效忠于美,服务于美,带着诺贝尔的荣耀,晚年回到中国,吃住行尽享在美国不曾有的待遇,回赠中国人的,是一针针的麻醉剂”。
反驳:
1,对美国的贡献为什么不能大于中国?杨振宁确实在美国工作,但他的研究是基础理论物理,其研究成果和军工技术不同,是完全向全世界公开的。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人拿美国人的钱做出来成果,可以一分钱不花就直接拿过来用。
2,美籍华人效忠、服务于美国不是很正常吗?可是,美籍华人就不能效忠、服务于中国吗?杨振宁回国积极帮助中国提高科研水平,无偿建设了多座实验室,并不涉及军工机密,这样的“效忠中国”并不破坏两国关系。
杨振宁创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31年了,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20年了,如果从1971年在中美两国关系解冻前访华,为两国关系奔走算起,就是服务了中国46年了。
3,吃住行他享受了美国不曾有过的待遇吗?
(1)吃,刚刚说过了,5元伙食补贴的待遇。
(2)住,前面也说了,简朴的小楼,装修简单。
(3)行,人家用总统车队了?警卫开道了?并没有看见。
2009年《扬子晚报》记载一个南京10岁的小男孩在禄口机场附件碰巧看见“杨振宁翁帆夫妇步行”,便和他进行了友好亲切面对面的交流,而杨振宁一点架子也没有。现在一个县长出门都前呼后拥吧?
1997年《四川监察》有一篇《空中巧遇杨振宁教授》:
8月17日中千12时05分,上海红桥机场,7号登机口排起了长队。我突然看,前方有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也在排队。这不是杨振宁教授吗?像他这样的人物,怎么没人陪同?我先上了飞机坐在后舱的座位上。一会儿,他居然也坐在后舱我这一排。他穿一件普通衬衫,载一块一点无光亮的普通手表.。飞机起飞了。我说,“杨教授,您好!"他迅速回过头来,看看我这个陌生的旅客,和蔼地说:“你好。”于是有了下面一些对话。“您怎么一个人呢?没有人陪同您?”(他笑)“我身体很好,一个人就行。在西方都是这样,不用人陪,另外过去一般是我太太同行,这次她的腰提东西时受了一些伤,在香港休.息,我先来了。
“那您怎么不坐头等舱呢?"他立即回答:“省钱呗!”“不是有单位请您,接待您吗?”“是呵,这样可以给国内的接待单位节省一些钱。”
1977年,杨振宁访问兰州大学
4,回馈中国人的是什么?真是麻醉剂吗?我想,杨振宁至少有这三个方面回馈:
回馈——民族尊严
今天的奥运会,中华健儿金牌拿到手软,但回到100年前可不是这样。在近代,种族主义歧视盛行,华人曾经被视为无能、愚昧、智力低下的土著,是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为华人争了尊严,从智力上证明我们不是智力上的“东亚病夫”。
回馈——报效祖国的精神
即使是21世纪的中国,“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依然是“出国移民不回来的多,学成回国奉献的少”,杨振宁等少数人能够回国为祖国效力,本身就是值得赞许的。绝大多数华人不回国,少数人回国做贡献就有罪了?
杨振宁多次在兰州大学讲课(照片摄于1981年)
回馈——人才
新华网记载:2011年4月20日上午,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胡锦涛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胡锦涛得知杨振宁年近九旬还在带研究生并给本科生讲课,总书记连声称道,并请他注意保重身体。
我们想想,二战后,德国、日本等轴心国被炸成稀巴烂,结果不出数年,如迅雷般奇迹崛起。它们凭靠的就是人才。
人才,就是国家发展的命根子。杨振宁为中国培养了两代科研人才。
杨振宁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人,该研究院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汇聚众多国际一流学者。还是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创办人,该研究室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出了数名院士和大学校长。1981年,杨振宁在美国创建CEEC奖金,从美国和香港募集资金,专门支持中国科研人员到石溪进修培训,截止2016年,已经有数百学者参加了培训计划,他们本身在国内就是尖子,回国后都成为单位的栋梁之才。
1983年,杨振宁创建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促成了广州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资助国内纯学术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部省级奖励几十项。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评价:“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顾秉林透露,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据统计,杨振宁邀请、安排华裔科学家到中国工作后来做了中科院外籍院士的就有7人之多,如聂华桐、姚期智、林家翘、张首晟等人。
姚期智,被杨振宁私人邀请到清华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他在清华建立起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
杨振宁还十分关心中国的普通教育。《人民日报》记载,1995年,他受聘担任中央电视大学“大学物理”课的主讲。之所以这样,他认为:“中国的贫困地方还很多,能够用电视的方法,使得贫困地方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我觉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经常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国内已有不少地方通过杨振宁教授引进了不少‘少壮派’高端人才,这其中包括杨振宁教授的弟子。”